员工离职盗取商业机密频发,法律严惩侵权行为

热点 2024-05-10 16:02 阅读:

在2021年,朱某等4人离职后,北京某公司发现南京分公司业绩下滑严重。经调查发现,朱某在职期间以其妻子名义收购了南京一科技公司,其他3人也注资,带走了大量客户资源,半年内进账500多万元。原公司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向4人索赔1700多万元的损失。法院判决4人分别赔偿100万、80万、50万和10万元。

员工跳槽或创业在职场中常见,但盗取商业机密的行为却频繁发生。例如,某科技公司员工王先生离职后利用职务之便误导公司放弃与某客户的续约,然后与友人创立新公司,利用原有客户资源签约,被判赔偿350万元。许多员工未意识到日常工作中的合同、客户名单等可能被视为商业秘密,不经意间就可能侵权。

跳槽员工引发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比例显著,商业秘密不仅限于高科技或核心研发信息,任何具备独特价值的经营信息都属于此列。员工在不知情下泄露此类信息可能构成侵权。法院在判断侵权时会考量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员工是否有接触机会等因素。

集体离职并利用原公司机密信息致老东家倒闭不仅涉及民事赔偿,还可能触犯刑法。一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前经理等人成立新公司,利用原公司客户信息导致分公司关闭,现已被刑事拘留。员工基于个人能力积累的资源属于合理携带,但需确保未采用不正当手段。企业需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员工也应增强保密意识,共同维护健康的就业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