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才明白,生2个儿子和生2个女儿的家庭,晚年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每日热点 2024-04-01 08:32 阅读:

70岁才明白,生2个儿子和生2个女儿的家庭,晚年差距不是一点半点。高桂霞,已经七十五岁了,这一生过得相当幸福。两个儿子都成了企业家,家庭拥有车房存款,而且孙辈们也十分优秀,才华横溢、成绩优异。每到亲戚家串门,总会听到人们对她赞叹不已,说她是个幸福的人。尽管有些人在她面前说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但她知道,他们内心里也是羡慕她的。

然而,高桂霞心里却有些话想说。她和老伴都是农村出身,那个时代男尊女卑的观念相当普遍。她很幸运,生了两个儿子,这让公婆对她态度还算不错。但她记得刘大姐,她家生了两个女儿,日子过得辛苦得多。月子里,高桂霞能喝上鲜美的鱼汤,吃着营养丰富的鸡蛋。而刘大姐却不同,她的月子生活艰辛得多,她得自己动手做饭,还得照顾孩子,无暇休息,常常流泪。

高桂霞的两个儿子确实很优秀,他们自律,从不需要她和老伴操心他们的学习和作业。他们从小就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收获一堆奖状。在那个年代,老师大多也是村里人,高桂霞从不害怕与他们相遇,因为她的孩子表现优秀,老师们也很喜欢他们。这让她感到十分自豪。然而,挣钱不容易,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高桂霞和老伴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辛,都要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大儿子考上了大专,小儿子考上了本科,这让高桂霞和老伴感到非常骄傲。

然而,随着孩子们长大,家庭的开销也增加了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桂霞留在家里务农,而老伴则去外地打工。他们俩过着节俭的生活,但一年下来存不下多少钱。由于资金有限,两个儿子结婚成了一个难题。高桂霞告诉他们,最多能给他们各盖两间平房作为婚房,其他费用就得他们自己想办法了。结婚时的彩礼约为一两万,她两个儿子都是自己找对象,两个儿媳妇都没有彩礼,这样就避免了妯娌间的矛盾。

小儿子和他的妻子都是大学同学,他们打算自己创业。高桂霞借了一些亲戚的钱帮助了他们,而大儿子则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钟表店,她也资助了一些。两个儿子都很用心经营,生意也越做越好。然而,忙于照顾孙子孙女,高桂霞和老伴分开居住,她带着小儿子家的孩子,而老伴则在大儿子家帮忙。他们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做家务活。十年过去了,两个儿子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不仅成了老板,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和车。看着他们越来越好的生活,高桂霞和老伴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近来小儿子投资失败欠下一笔债,让高桂霞心情逐渐沉重。小儿子个性好胜,面对事业上的挫折变得颓废,这让她和老伴十分担忧。为了支持小儿子,他们决定出去打工,挣得钱都用来帮衬他。甚至为了小儿子的种大棚计划,他们放弃了工作回到老家给予支持。然而,这些举动却引起了大儿媳的不满,她认为高桂霞偏心小儿子,而忽略了她们的辛劳。为了缓解大儿媳的不满,高桂霞让小儿子每月给她和老伴开出2000块的工资,算作是他们的劳动报酬。但即便如此,大儿媳依然觉得不公平。她不愿意在过年回家时帮忙,只是坐在客厅等着吃饭。高桂霞忙得团团转,希望她能给点帮手,但她却抱怨道,他们帮小儿媳一年的忙,却不觉得累,现在轮到她们回来就要求她帮忙。她甚至表示如果觉得累,以后过年就不回来了。这番话让高桂霞心情更加沉重,她明白大儿媳的不满,但在支持小儿子的同时,她也希望她能理解他们的难处。

高桂霞一家人曾经分开过年,这让村里人议论纷纷。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让大儿媳帮过忙。小儿媳有时候心情好,愿意帮她选菜;但心情不好时,她就不肯干活,而高桂霞也不敢说什么。那时候她还算是年轻,虽然有些累,但歇两天就能恢复过来。然而,自从她过了七十岁,感觉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置办年货、买菜买肉成了一件吃力的事情。大儿子家的两个孩子喜欢馒头和腌鱼,小儿子家的两个孩子则爱吃包子和腊肉,而且大年三十晚上还得包饺子,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口味,高桂霞得费尽心思。老伴这个人比较固执,一直认为男主外女主内,过年了,他也应该歇歇。因此,家务活从来都是她一个人的份。虽然大儿子偶尔会心疼她,帮她分担一些,但大部分的重活还是得她自己操劳。过年时,她忙着做饭、洗碗洗衣,累得浑身酸痛,吃不香也睡不好。

有一年年夜饭时,老伴为她说了几句话,大儿媳听后提议以后就在城里过年,这样她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分开过年后,的确轻松了不少,但家里少了四口人,年味也淡了很多。小儿媳调侃她说:“妈,你看刘大娘家多热闹,过年时两个闺女都回娘家,你当初怎么没生个闺女呢?这样过年我们也有亲戚来家里,多热闹啊。”高桂霞心想,她两个儿子个性都那么强,要是再生个女儿,家里可能更加混乱。到时候她和老伴只会更为难。

尽管她也想过不再帮小儿子忙,但他日子过得不容易,她总是心疼他,不忍心就此放手。作为家长,她一直努力追求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但总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够好。尽管她知道这对于家中有两个孩子的父母来说并不容易,但每次面对做出选择时,都感到左右为难。尤其是在过年时,亲戚们总会询问为什么她家的两个孩子没能聚在一起过年,这让她很难解释。

为了避免他们的闲言碎语,第二年过年时她决定让大儿子一家回家过年。然而,她没想到大儿媳对此并不乐意。她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可以在哪个儿子家过年就在哪个儿子家过年,她们不会强迫他们。面对这样的回答,高桂霞只好另谋他路。于是,她和老伴商量后决定大年三十在小儿子家过,除夕则去大儿子家过,以期能够实现公平。尽管如此,无论是在大儿子家还是小儿子家,她都成了忙碌的人。因为她常年帮助小儿子,总觉得对大儿子家心怀愧疚,只能多做些事情来弥补。然而,她的努力并未得到大儿媳的认可,让她感到有些沮丧。

高桂霞和老伴的经济状况也并不宽裕,除了应付各种人情往来和看病的开销外,几乎没有存下什么钱。每年都要给孙子孙女过生日送礼,过年还要给他们压岁钱,这让他们感到身心俱疲,却无人关心。面对未来可能的养老问题,高桂霞也感到迷茫。儿子们忙于事业,指望儿媳照顾他们似乎不太现实,或许最终只能选择去养老院了。她家人都羡慕她家儿孙满堂的幸福,但她心里却有苦难言。最让她羡慕的是刘大姐,她生了两个女儿,起初在村里并不受人待见。如今,她的两个女儿长大成人,都嫁得很好。她们心疼母亲,经常回家探望刘大姐,给她买吃的、喝的,甚至带她去澡堂洗澡。每逢换季,她们都会为刘大姐准备新衣服和鞋子,保证她过得舒服。过年时,她们更是忙碌在厨房里,让刘大姐尽享美食,而且还叫上了儿婿们一起帮忙。去年刘大姐身体不好,两个女儿更是全心全意地照顾她,把她接到家里好好休养了一段时间。刘大姐回老家时,气色好了不少。看到刘大姐的两个女儿如此孝顺体贴,高桂霞真是羡慕不已。女儿真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真是一点都不假。

相比之下,高桂霞家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总觉得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刘大姐的两个女儿却懂得回报父母的辛劳是理所应当的。年轻时她曾认为生儿子和生女儿并无大异,但到了晚年,她才意识到,生两个儿子和生两个女儿,差别真是不是一般的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