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不调休行不行?民众心声与休假制度优化探讨

每日热点 2024-04-19 09:24 阅读:

五一不调休行不行?

“五一”临近,在社交平台上,“五一其实只放一天”的词条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关于国定假期如何休,是否应该调休的讨论热度再起。不少网友吐槽,4月在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调休后,连续几个星期“双休”都变成了“单休”,假期前后上了三个“六天班”。五一不调休行不行?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调休”话题再次引起热议。主要是,节后需要连上6天班,这也让不少人叫苦不迭。在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4月12日发起的“你希望怎样放假?”的投票中,“不调休,也要长假”的选项票数最多,为1.1万票;位列第二的选项为“假期长短无所谓,不调休就行”,有6033票。而选择“调休拼长假”的仅517票。特别是,清华大学教授田轩曾表示,确实“调休”可以强化释放部分的购买力,但是“调休”也还是要合理,不要因为“调休”给居民工作、生活带来困扰。

五一不调休行不行

调休可能会打乱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导致一些人在假期前后需要加班或调整工作计划。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或岗位来说,调休可能并不实际,甚至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亲自参与了一场激烈的“抢票大战”。设定闹钟,提前在12306填写购票信息,待放票时刻临近,目光紧锁手机屏幕的“倒计时”。然而,纵然如此准备充分,放票瞬间,所有车次瞬间变更为候补链接,其速度之快,犹如心跳瞬间的刺激。五一不调休行不行?

这场“战斗”并非我一人独舞。4月17日,五一小长假火车票首日开售,“12306票呢”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面对“开抢即候补”、“1毫秒售罄”的现实,有人试图逐一输入备选城市的名称,结果却始终是“售罄”。哪怕稍有迟疑,“候补”按钮便会转瞬变为灰色,意味着连候补的机会也已丧失。

如今的长假体验,不再能随心挑选旅行目的地,即使抱持“有票即可”的心态,亦难以如愿。抢票只是序幕,即便有幸购得车票,旅途中还需应对票价上涨和汹涌人潮。每个人对旅行价值的主观判断可能各异,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绝非理想中的度假,仅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与此同时,关于调休的争议也热度不减。人们发现,五一假期实质上仅新增一天,其余四天中,两天本为周末,另两天则源于前后两周内的两次“六天班”调休。刚经历清明节调休连上六天班的人们对此抱怨连连。

调休凑假的议题争论已久,难有定论。但透过争论,我们能清晰听到民众的诉求:其一,公众渴望更多假期,但反感“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其二,人为制造的长假虽刺激了文旅消费,但扎堆旅游模式本身值得反思。从抢票到出行宛如一场“战斗”,大大削弱了人们的获得感。如何让度假回归应有的轻松惬意?

目前我国共有11天公共假期,放眼全球,虽非最多,但也达到平均水平,数量并不匮乏。为何人们普遍感到假期不足?关键在于可自由支配的带薪年假。

理论上,中国职工根据工龄应享有5至15天的带薪年假,这一时长在全球范围并不突出,而在实际操作中,无法休满甚至无年假可休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与其探讨增加公共假期或年假天数,不如着力推动年假制度的有效落实,这将直接提升人们的休假获得感。五一不调休行不行?

此外,是否可以考虑将学校一周的寒暑假时间调整至春秋两季,设立春假和秋假,具体放假时间由各地、各校灵活安排?春季草长莺飞,秋季层林尽染,均为亲子出游的最佳时节。孩子在春秋假期间,若能与家长的年假衔接,将有效分散旅游需求。国庆、五一长假期间,许多拼尽全力出行的家庭正是亲子组合。家长们明知此时出行不易,却往往出于无奈,孩子除寒暑假外,只有法定假日可供远游。我此次毅然加入抢票大军,正是因为孩子已三年未远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广告词早已耳熟能详。五一不调休行不行?

当人们拥有可自由支配的假期去追逐远方的梦想,便无需依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拼凑长假,文旅市场亦无需依赖集中消费来维持繁荣。对个体与整体经济而言,这都将带来积极影响。优化现行休假制度,使之更为合理、均衡,不仅是对民众呼声的倾听与回应,更是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景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