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开颅手术中被医生唤醒 进行沟通交流和肢体测试

热点 2024-03-30 18:58 阅读:

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患者田阿姨正在接受一场开颅切除颅内肿瘤病变手术。主任医师匡卫平拿着一副印有西红柿的卡片,跟田阿姨边进行“聊天”测试,边进行手势指导。匡卫平问道:“您看下这个图片认识这个水果吗?这是什么水果呀?”田阿姨配合地回答:“这是西红柿。”经过手术后,匡卫平表示,肿瘤病变已切除,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正常,目前恢复良好。

据匡卫平介绍,田阿姨来到医院就诊时,语言和认知功能受到影响,有时知道水果可以吃但认不全,或者忘记家人名字。经过检查确诊为左颞顶叶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由于肿瘤位于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区,手术难度大。医生决定为田阿姨实施“术中唤醒”的开颅切除手术,以保留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匡卫平和团队进行了“术中唤醒”麻醉,停止使用诱导麻醉药物,让患者清醒状态下与医生配合完成神经功能测试和指令动作,甚至语言交流。这种方式可以精确判断切除肿瘤病变的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

手术历经4小时,其中患者“术中唤醒”测试时间持续近1个小时。田阿姨配合医生指令完成测试,医生也成功切除了肿瘤。匡卫平解释说,在测试中,医生会观察患者手脚活动情况、是否麻木,并让患者做一些握手等手势,甚至让她识别辨认图片上的水果。

对于患者来说,接受“术中唤醒”手术需要勇气。为了确保术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匡卫平团队在手术前进行了充分的心理辅导,解释术中的注意事项,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充分支持和信任。匡卫平表示,团队在“术中唤醒”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近期也成功实施了多例此类手术,成效显著。

通过“术中唤醒”这一方式,患者在手术中不仅能够与医生进行交流,还能够保留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术后恢复更加顺利。匡卫平和团队将继续努力,为更多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